product
keywords
Contact us
電話:151-0795-0044
手機:138-5366-3896
郵箱:1416373688@qq.com
郵政編碼:336100
網址:www.saratogavisit.com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三興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電話:0795-8866999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精神,根據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部署,現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繼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成為新亮點。農業綠色發展大步邁進,農藥使用量繼續零增長,化肥使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農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出臺,開啟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性創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是又一項農村重大改革。
2017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工作主線,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的緊迫任務,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線,要圍繞這一主線穩定糧食生產、推進結構調整、推進綠色發展、推進創新驅動、推進農村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作為主攻方向,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從生產端、供給側入手,創新體制機制,調整優化農業的要素、產品、技術、產業、區域、主體等方面結構,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突出綠色發展,聚力質量興農,使農業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通過努力,使農產品的品種、品質結構更加優化,玉米等庫存量較大的農產品供需矛盾進一步緩解,綠色優質安全和特色農產品供給進一步增加。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化肥農藥使用量進一步減少,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新提升。
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糧食產能
1.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按照“布局合理、標識清晰、生產穩定、能劃盡劃”的原則,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為依托,選擇農田基礎設施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田塊,科學合理劃定稻谷、小麥、玉米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推動將“兩區”內地塊全部建檔立冊、上圖上網、到村到田,實現信息化精準化管理(計劃司、種植業司牽頭,該分工為農業部內部分工,下同)。抓緊研究制定“兩區”劃定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完善激勵機制和支持政策,引導財政、金融、保險、投資等政策措施逐步向“兩區”傾斜,推動層層落實建設管護主體責任(計劃司、財務司牽頭)。
2.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建設機制,提高建設質量。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曬場、烘干、機具庫棚、機耕道路、土壤改良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計劃司牽頭)。引導金融機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財務司牽頭)。推動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分區開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復,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范圍,制定發布保護規劃綱要(種植業司牽頭)。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區耕地修復試點(科教司牽頭)。
3.加快現代種業創新。加大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實施力度,開展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輕簡化栽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作物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模式,扶持壯大一批種子龍頭企業,加快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動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種子局牽頭)。加快推進畜禽水產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推進聯合育種和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推動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畜牧業司牽頭)。推進建設國家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加快建設一批水產種質資源場和保護區、育種創新基地(漁業局牽頭)。加大野生植物和珍稀種質資源保護力度,推進瀕危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深入實施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收集(科教司、種子局牽頭)。
4.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啟動實施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在條件成熟地區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推進“機器換人”,推出一批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強化農機、農藝、信息化技術融合,努力突破主要作物機械化作業瓶頸,推進農機化技術集成應用。大力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全國深松面積達到1.5億畝以上。積極開展“鐮刀彎”地區玉米青貯、玉米籽粒收獲、牧草收獲、馬鈴薯收獲機械化示范推廣,加強適宜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的農機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開展植保無人飛機推廣示范。創建100個“平安農機”示范縣(農機化司牽頭)。
二、推進結構調整,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5.繼續推進以減玉米為重點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種植結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護優化糧食產能,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確??诩Z絕對安全。穩定北方粳稻和南方雙季稻生產能力,擴大優質小麥面積,重點發展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谷,稻谷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8億畝。進一步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玉米面積1000萬畝,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鞏固主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大力發展雙低油菜等優質品種(種植業司牽頭)。穩定發展“菜籃子”產品,加強北方設施蔬菜、南菜北運基地建設(市場司牽頭)。加快北方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打造生態農牧區(計劃司、畜牧業司牽頭)。以青貯玉米、苜蓿為重點,推進優質飼草料種植,擴大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畜牧業司、種植業司牽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落實地方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種植業司牽頭)。
6.全面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推動各地科學劃定禁限養殖區域。引導產能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在東北四省區開展生豬種養結合循環發展試點,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深入實施南方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擴大優質肉牛肉羊生產。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指導養殖場(小區)進行升級改造。加快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建設,逐步推進苜蓿等優質飼草國產化替代。推動飼料散裝散運,鼓勵飼料廠和養殖場實行“廠場對接”。全面推進奶業振興,重點支持適度規模和種養結合家庭牧場,推動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加強生產過程管控,引導擴大生鮮乳消費,培育國產優質品牌。持續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加快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進度,繼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推進北方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畜牧業司牽頭)。
7.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茖W編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合理劃定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確定湖泊、水庫和近海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養殖規模,科學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和養殖模式,推動水產養殖減量增效。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00個,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10個,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鹽堿地養殖(漁業局牽頭)。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時限和區域,推進內陸重點水域全面禁漁和轉產轉業試點,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實施中華鱘、江豚拯救行動計劃。實施綠色水產養殖推進行動,支持集約化海水健康養殖,拓展深遠海養殖,組織召開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落實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和漁船“雙控”制度,啟動限額捕撈試點,加強區域協同保護,合理控制近海捕撈。持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加快實施漁民減船轉產。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強化幼魚保護,積極發展增殖漁業,完善伏季休漁制度,探索休禁漁補貼政策創設。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和休閑漁業(漁業局、長江辦牽頭)。
8.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貫徹國辦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落實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措施,強化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品牌提升行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優質原料基地和加工專用品種生產,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特別是玉米深加工,開發傳統面米、馬鈴薯及薯類、雜糧、預制菜肴等多元化主食產品和藥食同源的功能食品。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建設,組織開展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開展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提質行動,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先導區(加工局牽頭)。
9.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花卉、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特色小品種和土特產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種植業司牽頭)。加強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等技術研發,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術體系。加快信息技術、綠色制造等高新技術向農業生產、經營、加工、流通、服務領域滲透和應用,加強特色產品、特色產業開發和營銷體系建設(科教司牽頭)。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動資金項目向優勢區、特色產區傾斜。推動完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機制,開展鮮活農產品調控目錄試點。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深挖農業潛力,創造新需求(市場司牽頭)。
10.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深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為依托,重點在糧油、果茶、瓜菜、畜產品、水產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產業上培養一批市場信譽度高、影響力大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強化品牌培育塑造,發布中國農業品牌發展指導文件,探索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及品牌評價體系,發布100個區域公用品牌。組織開展品牌培訓,強化經驗交流,提升農業品牌建設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搭建品牌農產品營銷推介平臺,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舉辦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大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品牌推介活動,推進系列化、專業化的大品牌建設(市場司牽頭)。
11.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強標準制定和宣傳貫徹,繼續開展示范縣、美麗休閑鄉村、特色魅力小鎮、精品景點線路、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宣傳推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完善休閑農業行業標準。組織召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會(加工局牽頭)。
12.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N養基地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建設運營產業園,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精深加工、現代營銷,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支持農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入園創業就業等多種形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茖W制定產業園規劃,制定發布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標準,遴選發布首批國家級產業園名單。鼓勵地方統籌使用項目資金,集中建設產業園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計劃司、財務司牽頭)。
電 話:0795-8866999
傳 真:0795-8866999
手 機:151-0795-0044 李總 138-5366-3896
郵 件:1416373688@qq.com
網 址:www.jxhyny.com
郵政編碼:336100
地 址: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三興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 | |
手機官網網站 |